物联网智能化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区别

2022-03-14 14:56:18 发布 - 浏览

工业4.0

所谓工业4.0,是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的划分。按照目前的共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2013年 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工业4.0是由德国政府《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

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德国所谓的工业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联网信息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 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2014年12月,“中国制造2025” 这-概念被首次提出。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 的宏大计划。

2015年3月25日,李克强组织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 , 实现制造业升级。也正是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 。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提出,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

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 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 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提出了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中国制造2025” 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

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区别

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都是在新-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